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

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

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


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陽明山公園生態秘徑之旅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

陽明山公園生態秘徑之旅


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
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,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.
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savevideohd.ru



陽明山公園生態秘徑之旅

陽明山公園生態秘徑之旅 20240923 ~記錄生態導覽與自然體驗課程 20240815 Jeng的生態觀察紀錄 @jeng90433 行天宮問心書院敦化社教課程-大自然與我,規劃了生態導覽與自然體驗活動,學員在陽明山公車總站報到,人數眾多,分成三組進行導覽。 過了湖山路一段,走人車分道往後山公園前進,經過前山公園荷花池,路旁這棵樟樹,葉片類似茄苳,相較於平地的樟樹,葉形大了許多,樟樹木質芳香,可提煉出樟腦及樟腦油,葉背在離基三出脈的交會處,有窩狀構造稱為"蟲菌穴",蟲菌穴是植物養蟲在裡面,是葉片本身的構造,讓小蟲躲避的空間,躲在其中的蟲,最常見的是「蟎」這種小生物,肉食性的螨會幫助葉子,捕食吃素(葉子)的螨或昆蟲,有蟲菌穴的植物有小葉欖仁,小葉欖仁葉背的蟲菌穴,數量超多,排列在主脈和側脈的交接處,除小葉欖仁外還有咖啡及珊瑚樹,「蟲菌穴」是植物與昆蟲互惠共生而發展出來的一種構造。 光臘樹的樹幹上有獨角仙的咬痕, 光臘樹的樹皮會片狀剝落,呈現黃白色斑駁現象,獨角仙通常在五、六月時出現,樹上已長滿了成串的翅果。 串鼻龍雄蕊多數,雌蕊也多數,雌蕊為多數離生心皮,雄蕊圍在四周,每一根柱頭延長下來的鬚狀花柱,底部都有一顆種子,成熟後,帶有毛狀長尾巴的種子,利用風力散播,藤本的莖,能攀附在別的植物上,纏繞向上生長。串鼻龍名稱由來,相傳是早期的農業時代,利用木質化具韌性的莖,做為套環,穿過牛鼻而來。 大葉釣樟的葉子可提煉精油,植株分公的和母的,三月開花季節,才能分辨得出來,果實綠色,有白色斑點。 不遠處雀榕正在換季長芽,滿樹青翠的嫩葉,新生的嫩葉外圍白色苞片(托葉),托葉會掉,味道酸酸的,早期是鄉下小孩的零食,白色的托葉包裹新芽,有早落特性,隱頭果長在樹枝上,是雀鳥的最愛,種子有黏性,隨著鳥類的排糞,留在其它樹幹上生長,利用發達的氣生根,纏勒住其它樹木,稱為纏勒現象。 人面蜘蛛倒著懸掛絲網上,會自己織一個卵包(卵囊)藏在地面下,毒性小,對人類不構成危險,母的頭部觸肢常彎成愛心形狀(♀),公的觸肢末端膨大如拳擊套,膨大的觸肢末端,貯藏有精子,可將精液傳送到雌性蜘蛛的生殖孔。 左側路旁一棵高大的九丁榕,葉片中間是主脈,兩邊是支脈,靠近葉緣的支脈是封閉型的,側面看好像許多"丁"字,這棵長鬚的榕樹名為"正榕",氣根是幫助呼吸的,榕樹中,只有正榕和印度橡膠樹會長氣根,氣根繼續長大,接觸地面成為支柱根,支柱根繼續長,擴充成一大片,實際上只是一棵榕樹,澎湖通樑古榕的支柱根達九十幾根。 磺溪的小溪流,流下來形成瀑布,水中含有硫磺,沉澱下來呈白色,有硫磺味的水經過噴氣孔才會形成熱的溫泉,這個稱為白溪瀑布,這裡就有兩個小瀑布,位置在下面的是小隱潭瀑布。 走進陽明公園的一處庭園,這裡四周有高大的香楓及青楓環繞,以前稱草山,草山溫泉分布在前山公園,這裡是後山公園。 虎皮楠葉子上表皮有紅色突起,葉背面凹陷處有白色的蟲,每一個凹陷處各有一隻白色的蟲,蟲的名稱是木蝨,屬木蝨科,長大後形似介殼蟲,虎皮楠木蝨是以虎皮楠為唯一寄主,是唯一可以看到蟲和蟲癭,蟲癭是雌蟲將卵產在葉背,產卵時的分泌物或卵本身的刺激物,使植物組織增生,蟲癭是蟲子的嬰兒房,蟲癭不是幼蟲或成蟲蓋的,是寄主植物增生造成的,開放式的蟲癭,可以看到會動的幼蟲,長在紅楠葉背上的蟲癭,是封閉型的蟲癭,幼蟲長大後會成為具透明翅膀的成蟲,蟲癭對植物沒有好處,是植物的蟲害。 後山公園在日治時間為臺灣礦業鉅子山本義信所有,創立山本礦業合資會社,從事煤礦業,此建築稱羽衣園,是山本義信在草山的別墅,現在成為臺北市政府招待所,後山公園範圍涵蓋當時山本義信的草山別墅「羽衣園」,日治時期,整個後山公園面積約一公頃,皆屬私人庭園,直到1955年都稱「山本公園」,光復後此地為海山煤礦李建興兄弟所有,1963年捐給政府作為陽明山公園用地,當時立了捐贈紀念碑,稱為"孝友崇義"碑,就位於公園內。為了紀念明代大儒"王陽明",草山公園也更名為陽明公園。 沿著水圳前行,此圳稱羽衣圳,我們吃的芋頭和千年芋屬於天南星科,基本上都是有毒植物,含有鹼性的毒,削芋頭手會癢,就是有些弱的毒性,煮過就沒問題,怎麼區分姑婆芋和可以吃的芋﹖千年芋的葉柄長在葉的基部凹處,姑婆芋葉柄和葉的基部有一段距離,千年芋葉的基部成戟樣的四方形,千年芋葉表面有毛,水珠會凝結,姑婆芋葉表面沒有毛,水不會凝結。 繼續沿著光復樓後方的水圳步道前進,走上中興路,往上走可到陽明書屋,往下坡靠右側水圳繼續前行,走上右邊石階步道,一路上潺潺的流水聲相伴,透光處,水圳邊的植物長得更為茂盛,水圳邊坡找到俄氏草的筒狀黃花,是一種喜歡潮濕環境,如水邊、瀑布旁的植物,俄氏草是苦苣苔科、俄氏草屬,台灣只有一種,也是台灣原生植物,常大片的生長在潮濕的山壁上,生機旺盛,是為了紀念最初採集者英國人奧德漢(Richard Oldham,1837-1864)而命名的。 在陰涼的水圳步道繼續行進,水圳的水源通向大屯瀑布的上游,從禁止通行處,往下走階梯,坡度頗陡,到達底下接往大屯瀑布區的平路,再走上右岔路往上階梯,抵達導覽活動終點觀瀑橋,橋長21公尺,通過此橋,陡上的石階就是青春嶺步道,往上長長的石階可通往竹子湖,鋼鐵橋跨越陽明溪,溪水往下流,形成一階階的瀑布,稱為大屯瀑布區。 台北市自來水的水源,最早是公館的水源地自來水博物館,公館淨水場1909年開始供水,1925年台北城區人口擴增,公館水源地慢濾場已不敷使用,1928年以陽明山的豐沛湧泉做為水源,稱為草山水道系統,青春嶺上方有一地名叫滾水頭就是第一水源地,水從山壁噴出來,湧泉噴出來像水滾了一般,到青春嶺處有一接續井,將水存起來,沿著青春嶺的水管將水輸送到這裡的水管橋,過了這個橋往下送,再經過小隱潭旁第二水管橋,從第二水管橋接到第二接續井,沿著青春嶺的水泥水管,用黑色柏油封起來,青春嶺步道原本是維護水管的道路。位於小隱潭附近,跨越紫明溪的第二水管橋已埋藏在溪谷的樹林間,從陽明山公車總站上來,路旁這一間,是草山水道系統的第二接續井,主要為減壓而設計的減壓井,現已不再使用,建造於1928-1929年(日治時期),台北市政府於民國93年公告為市定古蹟,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帶狀式古蹟,從第二接續井水管利用暗渠通到紗帽山旁邊,紗帽山第三湧泉陽明湧泉(藍寶石湧泉),經水源旁的第三水管橋跨越淞溪,經氣曝室,進行消除鐵、錳、氣體及雜質,最後在連絡井將兩處湧泉水匯總,經調整井調整水量,再由高壓鋼管順著200公尺的高低落差,將水送至山腳下的三角埔發電所發電,天母古道,泥土路腳底下就是水管的暗渠,有斜度的部分就用水管,發電後的餘水沿著中山北路輸送到圓山的貯水池,再經由早期的中山橋(明治橋),通過中山北路送到市區。 草山水道系統有三個優勢,水道利用重力自然往下輸送,不需用電,水源來自山區自然湧泉,不需要淨水廠過濾,水道由高往下落差,具有發電功能(三角埔發電所),目前,第一水源的水只用在陽明山,沒有往下輸送,第二水源的水(藍寶石湧泉)往下送到北投、天母一帶,三角埔發電所,因水量減少及成本考量,不再發電,改為天母地區自來水加壓站。 闊葉樓梯草,葉子基部凹陷歪一邊,左右不對稱,是樓梯草屬中,葉子最大的,生長在瀑布周圍,喜歡潮濕,水鹿會吃這種草稱"鹿仔草"就是闊葉樓梯草,代表附近還境有瀑布或水線,蕁麻科是人可以吃的植物,挑選嫩葉來吃,沒有怪味,是野外求生植物。 這邊水源頭是從竹仔湖來,竹仔湖往北到金山萬里,冬天容易下雨,竹仔湖是一個分界點,植物相都不同。 八月以後,會看到人面蜘蛛成熟了,成熟的雌蛛體長達五公分,頭胸部背面形如臉孔,旁邊的網上有兩種小蜘蛛,一種是寄居的房客幫忙清理房東不吃的小獵物,肚子(腹部)圓圓的,腹部三角錐狀的是赤腹寄居姬蛛,上面一隻腹部瘦長,各腳纖細,紅色的是雄的,雄性的人面蜘蛛體長不到一公分,通常一個雌蛛的蛛網上,可以看到許多雄蛛,在絲網上尋找機會與雌蛛交配,也有可能被當獵物吃掉,卵受精後,母的人面蜘蛛先吐絲製作卵墊,在墊上產卵,產完卵後在卵塊上加一層蛛絲做好卵囊,蜘蛛可以吐出不同絲線,最多有十三種不同用途的蛛絲,母蛛產卵前先製作卵囊再產卵,需要3個小時,產卵後,耗光了所有力氣,卵囊完成後,蓋上泥土枝葉打混,避免其牠動物如螞蟻發現,俗稱旯犽(ㄌㄚˊㄧㄚˊ)高腳蛛,卵囊有多層透氣不透水的材料(Gore-Tex),三億年前出現的蜘蛛就會使用高科技的材料。 楓香的枝條是松鼠為了磨牙咬斷的,搓揉葉片,可以聞到特殊的香味。 參考資料: 1. 行天宮五大志業網站https://www.ht.org.tw/p4_introduction... 2. 董景生等撰文(民107),癭臺灣-蟲癭指南,農委會林務局。 3. 陳文彬(2011),細說台灣原生植物—北台灣,書林出版社。 4. 台灣公共給水建設篇第四集【公共給水】-大台北地區(1/3),台灣自來水公司 https://www.water.gov.tw/ch/Subject/D... 5. 古往今來陽明山-背景資料.pdf(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--環境教育課程) https://shorturl.at/8dv92 6. 朱耀沂(2003)蜘蛛博物學,大樹文化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