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

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

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


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道證法師:【一個念佛實例的分析】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

道證法師:【一個念佛實例的分析】 1 год назад


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
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,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.
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savevideohd.ru



道證法師:【一個念佛實例的分析】

道證法師:【一個念佛實例的分析】 一位童子說:「關於剛才的問題,我就想到師父跟我們講的一個例子,就是說,之前有一個道場,他們辦了一個三年的活動讓你來念佛,供你吃,供你住,你只要念佛就好。結果非常的意外,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,而且最後都改信別的法門,唯一堅持下來的,只有師父的師叔。為什麼?我想是因為,如果叫你每天什麼事都不要做,只叫你念佛,如果你在理上沒有了解,你能夠這樣信受念下去嗎?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問題吧!」 下面我們就來檢討,為什麼大家都沒有辦法堅持念三年,只有一個人能堅持下來呢?這檢討起來有幾個重要的原因,第一,就是念佛的動機錯了。念佛的動機,不是求生西方,是求我要得一心不亂,也就是以一種很強烈的「有所得心」,結果呢?一天沒得,兩天沒得,一年沒得,就覺得很失望啊!很沮喪,沒有成就感。被失望的情緒打敗了,就失去信心,想去找其它的法門。其實,沒有得一心不亂也能往生啊!就是往生「凡聖同居土」啊!有信願,就可以往生,反而是失去信心,才不往生。 檢討這樣的動機,根本就錯了!一方面,求我這個小水泡,要如何成就,這基本上已經和佛法去掉我執的方向相反了!佛說要無所得,我們偏要有所得,就是和佛抬槓啦!《涅槃經》說:「有所得者,名為無明」啊!心中想要有所得,就是朝著無明邁進。口中念無量光的名字,心中向無明,這樣頻道會對嗎? 很多人很可愛,把一心不亂,想像成另外有什麼可以得。好像得一心不亂,會有一個獎杯,從空中掉下來,上面寫著「一心不亂」,頒發給我。其實,念佛,是最輕鬆不過的事了。當下專心,都攝六根,這是最不累的,眼睛也省得東張西望,耳朵也省得亂聽,身體省得亂動,不是最不累嗎?當下都攝六根,管一個字就好了,何必另外再起一個心,急著,要另外得到一心不亂呢?懺公師父說:「一心要念佛,一心又急著要一心不亂,這樣就兩心啦!起步就兩心,時時都兩心,要何日得一心呢?」 再檢討第二個原因,念佛不外是採用行住坐臥幾種姿勢,如果不懂得「端正,又輕鬆」的原則,結果就會把念佛這種最高的享受,變成苦行啊!打坐苦,拜佛又苦,經行又苦,一苦起來,就把佛丟掉,把信願丟掉。其實不是念佛苦啊,是念錯了!念得不如法,才苦啊。心裡一有所得,就很緊張啊,很緊張當然身體肌肉全部繃緊了,繃緊了支持不久的,一定會又酸又痛,很苦的。動機一有點不對呀,就是沒有正念,身體也不會端正。不端正啊,東壓迫,西壓迫,一定會苦的,苦了就支持不久了。 所以最主要是要調心,動機正確,才能端正輕鬆。真正動機正確了,正念提起了,自然萬緣會放下,放下就輕鬆啦!有所得心很強的人,念起佛來一定像找人打架,找妄想打架的樣子。沒人跟他打架,他也打得很累呀!這當然支持不久的。 第三,再檢討這種修行方式,依照印光大師的開示,像這樣一門深入,把其它的事都廢掉的方式,只有打佛七的時候才可以用。如果平時長期這樣,請大家注意哦,除非是菩薩再來的根機,否則一定會發生,驕慢懈怠的弊病。為什麼呢?凡夫的心很容易就生起厭倦啦,一下子腿痛啊,就厭煩了,一下子又打瞌睡了,根本就堅持不下去,結果反而會因為行不下去,連信心都破壞了。這樣就得不償失了。 其實這是自己搞錯方法,一方面不懂得彌陀大願,一方面不了解自己的根機程度。彌陀大願有說到:不論做什麼事,都可以以善根來迴向西方。就是為別人倒一杯茶,掃個地,也是迴向西方,這樣「以善根迴向西方」就可以往生。所謂迴向西方,就是有信願啦,佛就會來接,安心念佛就好了! 注意,佛是說「要往生」這樣的心沒有亂掉,重點是「心」的問題,是心不亂,不是身體懶得動,不是身體不動哦。不是教我們什麼事都不要做,等著茶來張口,飯來伸手。其實什麼事都不做,也還有做那個「什麼都不做」的那個事啊!就算茶來張口,飯來伸手,也還有張口和伸手這些事啊!也還有做呼吸的事,還有大小便打瞌睡呀!怎麼有人能長期什麼事都不做呢? 印祖說:「天之生物,必須晴雨調停,寒暑更代。」也就是假如一直下雨,或一直出太陽,一直太冷,或一直太熱,根本生物就不能活啊。必須要有調劑,有時下雨,有時出太陽,有適當的寒熱調節,生物才能活得好。所以印祖教我們修行,要自量其力,就是要自己衡量自己的程度。如果不是菩薩再來的,只是初學的人,就要以這種等著茶來張口,飯來伸手的方式,說這樣是要一心念佛,其實都會變成懈怠、驕慢,把「自修」變成「自私」。注意哦,自修和自私常常是一線之隔而已。 印祖提到,很多標榜一心念佛什麼都不肯做的人,結果都變成像戰國時代楊朱那種,「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」的弊病。變成很懶惰,懶得為人做事,像個大少爺、大少奶奶。又以為自己很會念佛,是第一偉大的功德,不必再做別的事啦,結果變成驕慢地不得了。其實這種心,都是在念驕慢和懈怠,根本就沒有「念佛」哦!這就是理論不清楚,又沒有讀印祖開示,誤以為自己是菩薩再來的根機。 其實不是「一心念佛,一門深入」不對哦,也不是念佛不能夠包含萬德、全攝佛功德哦,如果,是照蕅祖說的:以信願為出發點的至心念佛,確實是「全攝佛功德」,「當下圓明,無餘無欠」的。 問題是他念錯了,沒有念到佛,卻念到:我什麼都不做,我要趕快得一心不亂;念到:我念佛最了不起。都念到這上面去啦!印祖建議: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念佛,也不能完全廢掉兼修眾善,——心以念佛為主,做事情,是隨緣報阿彌陀佛的恩。 所以印祖建議,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念佛,也不能完全廢掉兼修眾善,譬如放生啦、布施啦、為人服務啦。要注意哦!並不是念佛的功德不夠,要修其它的善行來補哦!是我們凡夫的程度不夠,定力很差,容易厭煩,所以才要調劑身心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