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

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

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


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道證法師:【什麼叫做用功?】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

道證法師:【什麼叫做用功?】 1 год назад


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
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,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.
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savevideohd.ru



道證法師:【什麼叫做用功?】

道證法師:【什麼叫做用功?】 《華嚴經》告訴我們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我們要知道,同樣是修善法,如果忘失菩提心,就會變成是魔的事業,不是成佛的事業。用自私的心再怎麼用功,也是不會成佛的。所以我們要注意檢討自己的心念,是不是時常安住在菩提心,保持大慈悲和大願力來利益眾生。 我們修行用功就像是在射箭,射的角度雖然只是差一點點,但是射出去的箭距離目標就會相差很多。我們的發心若稍有偏差,結果就會差距很大。就拿照顧病人這件事情來說,若能善用心來看顧病人,這就是修行,可以藉此境緣,開發出智慧福德,以此迴向往生西方。若是不善用心,認為一定要把病人捨棄不管,自己躲在沒有人吵的地方,這樣才叫做用功修行,這種觀念所用出來的功,很可能是禁不起考驗的。 當然初步修學也是需要這樣用功,但是不可以一直被綁在這種的觀念裡面,認為稍微隨緣去看顧病人,稍微做一點利他的工作就沒辦法用功,就對用功有很大的妨害,這就是不了解「用功」這兩個字的真正意義。老實說,沒有慈悲心又只想「有所得」的心,這才是用功最大的障礙。 佛在《大般若經》六百卷裡面,教我們兩個大原則,就是「大悲心」和「無所得的心」。我們用功若一直想要自己得到什麼功夫,這就是「有所得的心」。若一直急著想要得到什麼,想到連慈悲心都沒有了,這就和《大般若經》這兩個大原則完全相違背了。可能就會像《華嚴經》所講的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」一樣,雖然是很用功,但是因為失去菩提心,所做的卻變成魔的事業。 有很多習慣於環境單純、安靜的修行人,他們若是遇到稍微吵一點的環境,就會覺得很煩而沒辦法用功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他們不了解「用功」就是隨時要把心轉回來專注在正念上而不往外跑。如果有菩提心,這種力道就比較容易拿出來運用。如果沒有真實發出菩提心來練習,只是要求周邊的環境必須寧靜、清幽,這是永遠練不出功力來的。懂得用功的人,時常在吵雜的環境中,練習提起專注力放在正念上,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影響,甚至根本沒有把它當做是一回事。若是會把握機會練習,時間久了心力就會增強,遇到任何境界都能提得起、放得下,這就是功夫。 如果都沒有針對這點去鍛鍊「心」的定力,只是去注意外面環境的動靜,這樣心就會向外攀緣而散亂。若是沒有能力管控好自己的心,任由它散亂丟失,這就是沒有在用功,沒有真的在念佛;若是真的在用功念佛,心稍微散亂跑掉就會馬上察覺,趕緊把心帶回來繼續念佛,這樣才是真念佛。真正用功的人,絕不會怪罪什麼人在吵,是什麼事情害自己沒有時間好用功。我們用功是「心」的問題,不是做不做事情的問題。 心若是真的要用功念佛,不論是做什麼事情——洗尿布、拖地、炒菜,每一個動作都可以將「心」的專注力,放在「阿彌陀佛」上面,身體雖然在做事,但心也是可以念佛的。即使所做的事較費神,需要用腦筋思考,不能邊做事邊念佛,但是事情做圓滿之後,也是可以發願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;這就是用功,用信願行的「願」這個功;甚至做錯事也可以馬上懺悔,用「懺悔」這份功德迴向西方,這都是在「願」方面用功,都是往生的資糧。 我們的心若是沒有真的要用功,沒有真的放在「阿彌陀佛」上面,當然看到人就被吸引拖走,聽到聲音就被聲音拖走,炒菜就讓菜拖走,吃東西就被滋味拖走,倒垃圾就被垃圾拖走。我們的心會被種種的人事物拖走是常有的事,只要在被拖走的當下,要趕緊把心帶回來安住在念佛中就好,不要再懊惱冒黑煙,怪東怪西,怪他人拖走你的心,這就愈拖愈遠,不知道回頭了。我們的心若是真的要念佛,根本就沒有人能夠阻止、障礙我們;我們若是不想念佛,任何人也都幫不上我們。 我們用功就是在練習把這個心帶回來、度回來的力道。這種力道是我們佛性本來就具有的,而且很強大,盡虛空遍法界都是,只是我們是不是知道、會不會用而已。就像空氣到處都是,如果不肯吸氣,懶得呼吸,當然氣就短,甚至會斷氣死掉!我們不管做什麼都自然會呼吸,絕對不會因事情太多或太忙就忘了呼吸,而任它斷氣。我們做事情不會妨礙呼吸,甚至可以吸更多氣;同樣的道理,做事情也不會妨礙用功念佛,甚至更能用上功。因為動中念佛所用的力道,比在靜中多十倍。 我們的心力、佛力是盡虛空遍法界,任由每一個點都可以開發出來使用。我們心的力由做每一件事情,接觸每一個人當中,都可以練就、開發出這種覺醒的力道。把心拉回來念佛的力道是愈練愈有力、愈練愈強;若是不練就會沒力,不開發就不能顯現。我們若是有正確的觀念、知見,對佛性的力有了解、有信心,願意把它拿出來使用,就隨時都可以發揮它的功用,而且是越用越多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 《楞嚴經》告訴我們: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循業發現。」我們佛性無限的寶藏能力,是隨我們所知的份量,隨我們的做法、業力去開發顯現的。我們若不拿出來用,只會怪別人、求別人,那就會當下錯過。一個人若是坐在牆角沒有人吵,還是會打妄想、打瞌睡,心若拉不回來,照樣是無力。若是自己肯呼吸,事情再多再忙也一樣會呼吸;若是懶得呼吸,沒事情做也是不會呼吸。 我們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呼吸,不論清醒或者睡覺都要呼吸,不論境界好壞都要呼吸。用功念佛猶如呼吸,是不可以一時不用的。所以不論事情有多忙,或是沒事閒著,都必須把內心散出去的念頭帶回來念佛,度回來迴向發願往生西方,這就是真正度眾生——度「眾」多心中所「生」的念頭,都能回心念佛,歸向往生極樂世界,這就是度眾生,就是開發佛力、顯現佛力。 我們的心,若是沒有真正練出「專注一心」的能力,不論到多幽靜、多清閒的地方,只要一隻蚊子在周邊飛,也是會被牠拖走。一隻蚊子就能拖著我們到處繞,這是蚊子很有力?還是我們的心很無力呢? 我們初學的人要有一個原則,不要到處去攀緣,沒事找事讓心散亂;若是別人有事需要幫忙,我們就歡喜、慈悲的去幫忙他。這就是「沒事不找事,有事不怕事」的原則。不要沒事的時候,四處散亂攀緣找事做,真正有事需要我們承當的時候,就逃避著說:「我要用功,沒有辦法承擔。」 初學的人定力不夠容易散亂,平時當然先要加強自己專心自修用功,這是沒有錯的,不必特意到處找病人來照顧,但是如果有因緣剛好遇到人家有病、有災難,沒有人能幫忙,需要我們的時候,就要隨緣發慈悲心去幫忙,隨緣修福修慧,這時正好可以藉境鍊心,考驗自己平時所下的功夫,到底有沒有辦法去面對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考驗。我們用功必須是每一時、每一刻都提起正念,不論在做什麼,都要用心觀照與佛相應,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菩提心,保持慈悲覺醒的心,並不是一定要用什麼形式,或者做什麼事才算用功。

Comments